中等職業教育
質量年度報告
(2022)
目 錄
1 發展概述...........................................................................1
1.1院校簡介.....................................................................1
1.2辦學條件.....................................................................1
1.3辦學成果.....................................................................2
2 學生發展質量...................................................................2
2.1黨建引領.....................................................................2
2.2立德樹人.....................................................................3
2.3在校體驗.....................................................................5
2.4就業質量.....................................................................6
2.5創新創業.....................................................................7
2.6技能大賽.....................................................................11
3 教育教學質量..................................................................12
3.1專業建設質量.............................................................12
3.2課程建設質量.............................................................18
3.3教學方法改革.............................................................19
3.4教材建設質量.............................................................21
3.5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21
3.6師資隊伍建設.............................................................22
3.7校企雙元育人.............................................................23
4 服務貢獻質量....................................................................23
4.1服務行業企業..............................................................24
4.2服務地方社區..............................................................25
4.3服務鄉村振興..............................................................26
4.4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務..................................................27
5 政策落實質量.....................................................................27
5.1國家政策落實...............................................................28
5.2地方政策落實...............................................................28
5.3學校治理.......................................................................29
5.4質量保證體系建設.......................................................29
5.5經費投入.......................................................................30
6 面臨挑戰.............................................................................30
挑戰1:..............................................................................30
挑戰2:..............................................................................30
挑戰3:..............................................................................30
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2022年質量年度報告
1發展概述
1.1院校簡介
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墨水湖畔。學校創建于1965年,隸屬于湖北廣播電視臺,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廣播電視新聞、技術和藝術為一體的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和省級重點中專學?!,F開設有播音與節目主持、節目制作、計算機應用等十余個專業。學校積極擴寬發展思路,擴展辦學途徑,現與中國傳媒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進行網絡學歷提升合作,為學生繼續深造獲得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歷奠定基礎。
1.2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305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2813平方米,擁有4K編輯機室、電視新聞播音室、專業攝影棚、專業錄音室、多功能語音室、有線電視實訓演播廳和校廣播臺、調頻臺、有線電視臺等教學設施和實訓設備,教學實訓面積達1100余平米。2021年教學儀器設備在冊總值為376.61萬元。2022年教學儀器設備在冊總值為706.74萬元。
1.3辦學成果
學校建校57年來,始終堅持特色辦學,打造“廣電”特色品牌專業,培養了大量廣電人才,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活躍在臺前幕后。近年來,學校緊跟廣電產業發展新形勢和職業教育發展新面貌,加大專業設備投入,投入數百萬打造無人機培訓基地、4k高清編輯機房等。
2022年高考升學人數298人,較上年增長37.7%。技能高考??七^線率100%,??其浫÷?/span>100%。
學校“1+X”無人機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學培訓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承擔的學校2013班和社會人員“1+X”無人機駕駛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共計58人參加無人機駕駛培訓課程,并順利結業。其中10人獲得初級證書、8人獲得中級證書、1人獲得高級證書。
2學生發展質量
2.1黨建引領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砥礪奮進,構建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是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補足精神之鈣。學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臺(集團)黨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高揚信念之帆。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學校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三是積極加強黨、團組織建設,夯實立校之基。學校始終堅持加強政治引導,立足學校特色,黨建帶團建,發揮最大團員陣地優勢,落實落細培養和發展黨員、團員工作的具體任務,鼓勵師生積極向組織靠攏,鼓勵師生以奮發有為、肯干勤學的精神面貌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截止2022年12月,學校在職黨員共27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團員人數273人。
四是扎實開展下基層實踐活動,堅守教育之本。2022年學校嚴格按照臺(集團)統一部署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認真完成每一階段的工作,召開校黨委會,制定執行實施方案并發放到各科室(中心),堅決按照臺(集團)統一部署認真完成好此項工作,每月對“三張清單”進行動態更新,推動黨員干部深度參與校園治理,解決學生、教職工在生活中、工作上的問題和困難,下三民實踐活動完成了12項問題清單改進工作,圓滿完成該項任務。
五是切實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繃緊紀律之弦。學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省紀委、臺(集團)紀委相關要求,落實節日期間黨風廉政建設監督檢查和糾“四風”工作提示,不斷提升學校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以《以廉為榮 崇廉尚德 學悟思踐 知行合一》為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黨課活動,倡導崇廉尚廉,建設清廉校園文化,高質量發展省廣校。
2.2立德樹人
學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各類課程育人作用,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各類課程育人作用。學校德育教師根據各專業、各班級的特點,緊緊圍繞技能成才的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德育活動。
一方面,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學生儀容儀表管理、詩歌朗誦會、職業技能周活動等展現青春奮進的學生面貌;為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報國之志,舉辦“看今朝·展未來”學生PPT制作與演講活動、“以愛之名”詩歌朗誦會、“技能成才,強國有我”征文活動以及美術類作品展覽活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的播放屏,在校門口、教學樓等地循環播放學校各類宣傳片,展現校園風采,提升文化認同感和社會影響,發揮環境育人作用。此外,學校積極和家長聯動育人,響應全國教育大會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進行家庭德育實踐,舉辦了“學會感恩”、“疫”中有真情,料理留余溫等主題實踐活動,贏得家長和學生一致好評。
面對厭學叛逆、沉迷網絡、焦慮強迫抑郁等青少年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師一直通過心理咨詢室等專業的資源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困難給予指導和幫助。
圖--“疫”中有真情,料理留余溫主題活動
2.3在校體驗
學生對在校學習和生活等體驗較滿意,專業知識學習滿意度、實習實訓滿意度、社團文化活動滿意度100%、生活滿意度98%、校園安全滿意度98%、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95%。
2.4就業質量
學校認真落實《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每年制定相應的實習工作安排,并嚴格落實。對實習學生逐一簽訂《實習安全承諾書》《實習安全管理規定》《自主實習申請書》《學生實習三方協議》《學生實習鑒定表》。通過實地考察、將實習學生的個人簡歷和個人專業作品集發送到用人單位等方式,進行推薦雙選。在對近兩年的實習情況調查中,企業單位對實習學生和學校人才培養滿意度達到97%,學生發展前景滿意度為91%。
學校2022年畢業生共571人、學校2021屆畢業生共530人,畢業生人數增長率7.7%。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的學生人數增長率37.7%。
2021年高考升學人數:289人。參加藝術高考:162人,66人超過本科錄取線,本科過線率40.7%。參加技能高考:126人,4人達到本科錄取線,均被本科院校錄??;??七^線率100%,錄取率100%。
2022年高考升學人數:398人。參加藝術高考:166人,本科過線率40.1%,其中40人被本科院校錄取。參加技能高考:232人,??七^線率100%,??其浫÷?/span>100%。
2022年高考升學人數298人,較上年增長37.7%。
2.5創新創業
學校立足打造傳媒專業特色,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積極探索實踐,與優質高中合作打造品牌輸出師資力量,挖掘校企各自優勢,建立多維度、深層次、寬領域的校企合作關系,共建實訓基地,共同研發校本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共同轉化育人成果。與武漢市教育機構合作,和黃陂一中、北川中學、黃岡中學等優質生源簽訂了培訓協議,委托教培中心派出師資、輸出課程體系。同時,教培中心根據學校發展定位與專業特色,設計開發了“網絡主播”專業,并與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采用訂單式培養方式,培養素質高、市場需要的新型人才;與大疆公司無人機合作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我校新廣人公司及教培中心(籌備)進行無人機駕駛培訓與考證,學校“1+X”無人機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學培訓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承擔的學校2013班和社會人員“1+X”無人機駕駛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共計58人參加無人機駕駛培訓課程,并順利結業。其中10人獲得初級證書、8人獲得中級證書、1人獲得高級證書。
學校積極思考激發教培產業提質提質新動能,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厚植發展潛力,達到提升綜合實力的效果。
圖--無人機教室及教學設備
圖--無人機培訓實操訓練
同時為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創新教學方式,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探索專業課程情景式教學,例如:《朗誦訓練》課程開展《以愛之名·致青春》詩歌朗誦會。詩會主題“以愛為名”,共分四個篇章,從“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懷”等出發,分別將符合主題的名家名篇等優秀詩歌作品進行串聯。從古體詩、近體詩到現當代詩歌,每個篇章中加入情景演繹、舞蹈、歌曲等多種包裝形式,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
案例一《以愛之名·致青春》詩歌朗誦會 2022年6月16日,學校播音藝術教研室針對專業課程《朗誦訓練》開展教學活動---《以愛之名·致青春》詩歌朗誦會。本次詩會主題“以愛為名”,共分四個篇章,從“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懷”出發,分別將符合主題的名家名篇等優秀詩歌作品進行串聯。從古體詩、近體詩到現當代詩歌,每個篇章中加入情景演繹、舞蹈、歌曲等多種包裝形式,以展現出學生們不同的精神面貌。 學生朗誦 |
2.6技能大賽
學校各專業以“技能成才,強國有我”為主題,創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級技能比賽——愛國主義征文活動、藝術設計比賽、“青春心向黨,一起學黨史”主題朗誦比賽、看今朝·展未來PPT制作比賽?;顒诱宫F了學生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也體現出了職業教育的獨特風采。
案例一:“技能成才強國有我”美術作品展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展現學校美育成果,2022年6月中旬,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新媒體教研室舉辦了“技能成才,強國有我——學生美術作品欣賞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學校藝術教育質量打下基礎。本次作品展涵蓋了學生的美術、PS設計、H5、無人機教學視頻。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學生的心血和努力,傾注著創作者的創意和夢想。自作品展啟動征集以來,教研室共收集作品100余件。在各老師的精心挑選下,本次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0余件,內容題材豐富,表現形式多樣。 作品評比篩選
|
案例二“技能成才強國有我”主題征文活動 學?;A教研室組織的“技能成才 強國有我”征文活動于2022年6月9日圓滿結束,歷時一個月的時間,17個班級69名同學參賽。 征文主要分為: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匠心點亮生活 技能創造未來,我們走在強國之路上,人人出彩、強國有我,四個主題。全校學生踴躍報名,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擬定了文章的框架,并對文章主體內容進行構思。在構思的過程中,學生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不斷對文章的主體內容進行創新,展現了自己的文學功底。最后,學生們反復修改,完成一篇篇出色的文稿。
教師輔導
|
案例三“看今朝·展未來”PPT制作比賽 2022年5月,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職業教育活動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為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演講能力,學校組織了以“看今朝·展未來”為主題的PPT制作與演講比賽。 全校19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參加比賽。經過初賽的激烈角逐和層層選拔,最終有16支隊伍入圍決賽。 學生演講 |
3教育教學質量
3.1專業建設質量
學校積極推進優質專業建設,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承接教育部提質培優建設任務——“遴選3000個左右優質中職學校專業”。該專業制定了《優質專業建設方案》和《專業建設時間表》,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管理信息平臺完成專業課程信息和課程標準上傳,更新了《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質論報告》,并于2022年6月完成《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案》。
表3學校專業建設進度表
建設內容 |
2022年12月 |
2023年12月 |
|
1、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 |
總體建設目標: 1.深化“三層次實訓遞進、四分段工學交替”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2.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 |
||
1)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具體目標:深化“三層次實訓遞進、四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
||
驗收要點: ⑴深化“三層次實訓遞進、四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
驗收要點: ⑴深化“三層次實訓遞進、四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
||
2)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 |
具體目標:面向新媒體制作行業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并組織實施。 |
||
驗收要點: ⑴制訂2022級人才培養方案并組織實施。 |
驗收要點: ⑴制訂2023級人才培養方案并組織實施。 |
||
2、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
總體建設目標: 1.構建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重的課程體系及優質教學資源庫; 2.建設“工作室”制的電視作品導向的“教、學、做、產、鑒”一體化教學模式。 |
||
1)課程標準建設 |
具體目標: 2023年,完成7門課程標準建設。 |
||
驗收要點: ⑴完成4門課程標準建設(1+x考證)。 |
驗收要點: ⑴完成3門課程標準建設。 |
||
2)優質核心課程建設 |
具體目標: 完成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
||
驗收要點: ⑴完成4門專業核心課程建設(1+x考證)。 |
驗收要點: ⑴完成4門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
||
3)教材建設 |
具體目標: 與企業共同開發工學結合教材,重點開發《數字創意建?!贰缎旅襟wH5》教材,同時開發《實訓指導書》校本教材,為“教、學、做、產、鑒”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資源保證。 |
||
|
驗收要點: ⑴完成《數字創意建?!贰缎旅襟wH5》校本教材 ⑵完成實訓指導書。 |
||
4)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
具體目標: 建設電視節目制作教學資源庫:專業基礎課及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 |
||
驗收要點: ⑴初步完成“美育”教學資源包建設; ⑵初步完成“數字視頻編輯”教學資源包建設; ⑶初步完成“數字創意建模”教學資源包建設; ⑷初步完成“文創產品設計”教學資源包建設; (5)初步完成《新媒體H5》教學資源包建設; (6)(6)初步完成 教師圖書角建設 |
驗收要點: ⑴完成“美育”教學資源包建設; ⑵完成“數字視頻編輯”教學資源包建設; ⑶完成“數字創意建模”教學資源包建設; ⑷完成“文創產品設計”教學資源包建設; (5)完成《新媒體H5》教學資源包建設; (6)完成 教師圖書角建設 |
||
3、校企合作制度與管理運行機制建設 |
總體建設目標: 初步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初步建立并完善工作室管理運行制度。 |
||
1)初步制訂校企合作制度與管理運行機制建設 |
具體目標: 初步制訂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初步制訂并完善工作室管理運行制度。 |
||
驗收要點: ⑴初步制訂校企合作制度;⑵初步制訂包括工作室管理運行制度。 |
驗收要點: ⑴完善校企合作制度;⑵完善建立包括工作室管理運行制度。 |
||
6、師資隊伍建設 |
總體建設目標:1.專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達到90%以上;2.培養1名專業帶頭人、3名中青年骨干教師;3.專任教師下企業鍛煉和參加培訓人數均達到90%以上;建立穩定且充足的兼職教師隊伍,加大兼職教師隊伍人數、使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35% |
||
1)專業帶頭人培養 |
具體目標: 培養1名專業帶頭人,完成高級別師資培訓、對口交流等培養工作,并實施“一師雙崗” 的下企業鍛煉模式。 |
||
驗收要點: ⑴主持工學結合改革試點課程建設1項; ⑵到校外實習基地參加生產實踐2個月; ⑶以專業帶頭人為首組建教學團隊。 |
驗收要點: ⑴獲得院級教學效果評價優秀1次,到企業鍛煉2個月; ⑵專業帶頭人參加高級別培訓20天。 |
||
2)骨干教師培養 |
具體目標: 培養3名骨干教師,完成技術培訓等培養工作,并重點實施“一師雙崗”的下企業鍛煉模式。 |
||
驗收要點: ⑴選拔3名業績突出的青年教師作為骨干教師培養; ⑵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鍛煉3個月。 |
驗收要點: ⑴另選拔3名業績突出的青年教師作為骨干教師培養; ⑵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鍛煉3個月。 |
||
3)雙師素質隊伍建設 |
具體目標: 專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達到90%,并重點實施“一師雙崗”的下企業鍛煉模式。 |
||
驗收要點: ⑴制定培養計劃; ⑵確定培養流程; ⑶實施“一師雙崗”的下企業鍛煉模式,在企業連續工作1個月以上。 |
驗收要點: ⑴3年中人均下企業鍛煉三月以上; ⑵每人均取得相應證書; ⑶每人在實驗實訓室鍛煉三月以上。 |
||
4)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
具體目標: 建立穩定且充足的兼職教師隊伍,加大兼職教師隊伍人數、使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35% |
||
驗收要點: ⑴聘請兼職教師 ⑵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20%; |
驗收要點: 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35%。 |
3.2課程建設質量
學校堅持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通過校企合作,在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把課程建設作為專業建設的核心,明確專業定位,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使專業人才培養更能滿足職業崗位與崗位群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發展,側重于評估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與實踐能力、教師的開發創新能力,把實效性評估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組織學校督導組成員經常性的、不間斷的聽課,及時反饋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交流經驗,總結提高。不斷優化學校課程設置結構,不斷提高學校課程實施水平。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開發課程資源。結合教材相關鏈接開發課程資源。結合高招復習備考開發課程資源。并且充分利用教學平臺、教學網站資源,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努力實現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優化學習環境,不斷探索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教學新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
3.3教學方法改革
學校各教研室采用集體備課教研模式。公共基礎課遵循教育部新課標要求創新教學設計,圍繞基礎學科核心素養,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有機整合情境、內容、方法、資源,選最典型的內容進行教學,使學習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符合中職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特點,遵循技能技術人才成長規律,彰顯職教特色。
播音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演示、視頻欣賞、學生演示等方式,讓學生產生直接感知,在多樣演示的基礎上,模仿、借鑒、加工,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還創設生動活潑的實踐情境,如課程實踐、實地見習參觀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反思理論、運用理論。在課余時間,學校組織學生參與湖北省廣播電視臺參與節目《童聲朗朗》的錄制,讓學生們在現場感受真實的節目制作環節,激發了學習熱情;計算機課程采用一體化軟件教學,學生的學、練、考、賽,都用這一款教學軟件,實現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同時開展游戲化教學,通過講解和開發簡單的小游戲,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中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多媒體、各種模型模具、實物等融為一體,以實踐為引領,以任務為驅動,“教、學、做”一體。在職業情境模式下實施做學交替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效果。
圖--創新網課課堂
|
圖--專業知識講座 |
圖--線上直播課程探索
3.4教材建設質量
一是提前規劃,積極做好教材建設篩選工作。學校嚴格按照《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全部選用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材目錄中規定新版教材的要求,專業課教材把好“質量關”,在選訂教材時,任課教師和專業負責人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對同一門課程的不同版本教材進行對比、分析、論證,統一使用意見。結合本學科當前發展方向和趨勢,優先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國家級規劃教材、省級規劃教材、精品教材及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優秀教材。
二是規范審核,確保教材建設質量。學校選用的教材,凡選必審,實行三級審核制度,確保教材質量。一級審查為任課教師自選自查。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任課教師選擇合規教材。二級審查為部門審查。教務科教研室結合任課教師提交的“教材選用信息表”進行二次審核、并簽字確認。三級審查為學校教材工作領導小組審查。
三是完善制度,加強教材建設管理和監督。按照《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的要求,學校嚴格審核教材供應商教材采購和供應資質。確保教材質量、采購流程合法合規。同時嚴格驗收,加強教材管理和監督,確保教材內容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
3.5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一是學校對公寬帶從去年的200M升級為400M,提升了教學和學校辦公的效率;二是傳媒小院的五間多媒體教室重新裝修后,由傳統分體式多媒體設備升級為大屏幕一體機,并連通網絡,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課程體驗;三是新增申報了融媒體制作的1+X證書項目,并開通了無人機駕駛遙控操作模擬實訓資源和數字創意建模、文創產品設計和融媒體制作資源平臺共享。
3.6師資隊伍建設
2021-2022學年,學校共有教師113人,師生比為1:15.16?,F有教師中碩士學歷20人,占專任教師的17.7%;本科以上學歷109人,占比96.5%;中級職稱以上教師20人(其中中級11人,高級9人),占比17.7%,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比10.7%;專業課“雙師型”教師為27人,占比23.9%。
學校十分重視教師培訓工作,把師資培訓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組織的教師培訓。2022年學校校領導參加全省中職校長培訓班;10位教師參加“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8位教師參加全國職教大會精神學習暨中職公共基礎課“三教”改革研討會;學校32名教師參加暑期研修線上學習,以上培訓學校教師均取得了合格證書,數名教師榮獲優秀學員稱號。
為加強學校省級特色專業“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建設,2022年初,學校選送兩名專業教師參加達芬奇調色師認證證書、剪輯認證證書、混音認證證書的培訓;選送一名專業教師參加1+X企業師資培訓,為專業對接市場、建設教學資源庫、增強專業綜合實力都提供了有利保障。
3.7校企雙元育人
學校繼1+X無人機駕駛、數字創意建模、文創產品數字化設計三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后,2022年學校又新增融媒體內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2022年6月組織完成無人機駕駛考證(參考人數24人,獲證14人,通過率58%)。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學校為試點內學生支付考證費用共計約2.4萬元。
1+X試點制度的持續推進促使學校影視節目制作專業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傳統培養模式,邁入了探索雙證培養的快車道。授課教師配備、實訓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教學資源共享、實習實訓安全保障等方面與頒證企業密切合作,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發展。
4服務貢獻質量
4.1服務行業企業
學校十分重視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加大力度與合作企業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利益共享,使培養的人才綜合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不斷增強。重視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工作,堅持招生和就業工作兩頭抓,努力讓學生做到“好就業,就好業”。學校與湖北廣播電視臺(集團)、各地市州融媒體中心、短視頻制作公司、婚慶公司、學校所在社區周邊各幼兒園、以及地方電商、倉儲物流公司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服務地方經濟。
4.2服務地方社區
一是協助社區開展下沉服務。學校落實市委組織部《關于組織下沉干部參與全市全員核酸檢測的緊急通知》要求,組織下沉黨員對接漢陽琴斷口龍祥社區,按照街道工作部署,積極協助開展社區相關工作。黨員對口下沉社區開展下沉服務27人次,服務時長540個小時。
二是協同社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校下沉社區干部以《以黨建為引領,以共建聚合力》為主題,和漢陽區龍祥社區的黨員群眾們一起一堂別開生面的主題黨課。學校朗誦協會的學生現場朗誦了《寫給祖國母親的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在場黨員們分享了學黨史的心得,共憶初心、話傳承。
三是組織學生志愿者開展社區“防詐騙”宣傳。學校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發放“反電詐”宣傳資料,向教職工和學生普及手機常用軟件使用方法及手機詐騙案例,增強防范意識。
圖--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等下沉服務
4.3服務鄉村振興
學校兩名教師參加武漢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對口會澤縣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積極實踐服務鄉村振興對口幫扶云南省會澤縣教師提升普通話,響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圖--學校教師參與武漢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培訓活動
4.4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務
學校作為漢陽區的一所省屬中等專業學校,承擔著中等職業教育任務和職業教育的理念、政策的宣傳義務。學校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發揮廣播電視專業師資和實訓基地的優勢,開展對外技術服務,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2022年,學校堅持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無人機團隊、廣電特色專業進社區等活動,通過多種宣傳、服務活動的開展,不僅在街道、社區中宣傳了職業教育理念、政策,更宣傳了職業教育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社會進一步了解職業教育,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發展。
圖--學校開展職業教育進社區宣傳無人機等項目
5政策落實質量
5.1國家政策落實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堅守質量立足點,唱響職教發展主旋律。一是加強職業教育法規政策宣傳,廣泛宣傳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及免學費政策,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就業觀,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二是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敬業精神、誠信、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三是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開展紀檢監察工作。進一步加強學校懲防體系建設,開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扎實推進學校黨風廉政建設,營造廉潔從政、廉潔從教的校園文化氛圍;四是學校高度重視免學費、國家助學金以及貧困生助學工作。緊緊圍繞工作目標,確定學生資助對象,助學金的發放,嚴格按申請、評選、公示、審核程序進行。
5.2地方政策落實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關于《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中等職業教育辦學相關文件精神,著力推動類型教育規律辦學,發揮政策引領作用。
學校認真落實貫徹湖北省教育廳下發的《2022年關于職業教育獎補資金專項》的通知,嚴把項目資金使用,做細做實資金臺賬。學校利用獎補資金改善了教育教學條件,校舍改造、傳媒小苑、購置儀器設備、建設師生電子紙質閱覽室,進一步滿足教學需求,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提質進度。
5.3學校治理
堅持原則辦學是治理學校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順的教育教學環境的重要方式。一是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國家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具體落實在辦學過程中,細化在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課程建設上;二是完善和落實學校制度和章程。明確學校辦學理念,深刻領悟校訓含義,全校上下形成共同的價值認同;三是明確學校發展規劃。在學校制度和章程的統領下明確學校發展規劃,描繪學校發展藍圖;四是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學校始終充分突出一切內容與制定以服務學生為主。2022年,學校更加嘗試學校、學生、家長三方聯動,努力達成“校家生”三方廣泛的認同感和協作力,以形成促進學校教育健康發展的良好秩序環境。
5.4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一是學校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通過加強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以促進教學質量的進步。學校的質量體系建設主要由教師月度質量考核和學期學生評教等部分組成,從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評價等多個維度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二是學校教學管理嚴格落實教師自查、教研室月查、教務科抽查的三級管理制度,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對任課教師的考評通過備課考核、課堂考核、作業輔導考核、考務工作考核、教學紀律考核等五個方面開展月度評價。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每學期期中組織班級中學習態度端正,成績較好的學生,對每一位教師進行評教,全校每個班級均參加評教活動,每個班參與評教的人數不少于該班學生總數的1/3。
5.5經費投入
學校2022年經費主要包括財政撥款人員經費297.52萬元,上級補助撥款381.5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4.46%;免學費補助資金433.06萬元,與上年幾乎持平;上繳財政專戶管理資金350萬,與上年持平。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資金(專項)補助159萬,與上年相比減少7%,主要用于傳媒校苑、學生公寓升級改造項目以及兩館(傳媒實訓館、圖書館)建設;國有房屋出租國庫返還收入25萬,與上年相比增加31.58%。無其他政策性經費。無生均撥款。資本性項目支出主要由事業收入按預算支出支付,主要是新增固定資產購置11.33萬元,其中主要包括學校音響系統換新及兩館(建設中)中桌椅購置。無其他項目投入。
6面臨挑戰
挑戰1:學校占地面積較小,已經無法滿足學校長遠發展的需求。校舍床位不夠、實訓場地不足、部分教學設備陳舊等問題現實存在,新建綜合樓項目勢在必行,資金面臨短缺。
挑戰2:部分教師的職業教育觀念還比較落后,創新能力不足,進行教學改革的自覺性還不高。教學改革進行的不夠深入,信息手段的使用還不足,廣電特色專業的優勢沒能完全凸顯。
挑戰3:教師隊伍明顯存在數量不夠、專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的不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升。
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
2022年12月